長江商報消息 公交集團剛接手就“夭折”,環投集團“接盤”
  □本報記者 劉迅
  作為武漢市“兩型”社會津津樂道的公益項目,武漢公共自行車一度布點上千個,擁有自行車10萬輛,但運營5年後因管理不善停擺。今年4月,武漢市政府決定重啟公共自行車,並由武漢公交集團接手,擬定年底重啟。然而直至今日,武漢市公共自行車重啟毫無動靜,接手“操盤”的武漢市公交集團已悄然退出。武漢市民不禁要問:武漢公共自行車何時能夠重啟?
  九成站點成“裸站”
  近日,武漢網友“多久以後”發帖吐槽:他在漢口香港路辦事,因附近路段不好打車,本想租輛自行車,可跑了幾個站點都沒車可租,不少站點崗亭已關閉。有工作人員稱:“現在誰來租車啊,早就不搞了。”好好的項目怎麼就“癱瘓”了呢?不少網友回覆:對武漢市公共自行車現狀很失望。
  連日來,長江商報記者在武漢街頭隨機探訪發現,九成公共自行車站點崗亭已成“擺設”,停放點空無一車,管理室大門緊閉。在武昌翠柳街路口、漢口香港路兒童醫院、北湖西路、蔡家田小區等多個站點,附近居民表示,很久沒停靠過公共自行車了。
  個別站點乾脆做起小生意,賣報售煙。極少站點還能看到幾輛自行車,但多是“缺胳膊少腿”,有的沒了車輪,有的踏板變形,智能系統完全“熄火”。漢口解放大道中山公園的一個攤主說,站點是租的,車早就沒租了,只剩幾台破車。長江商報記者發現,武漢三鎮過去上千個站點中,不少也因城市改造而取消。
  市民無車可租,只得退租車卡。目前,在武漢市江岸區城管中隊專門開設“退卡辦公室”。狹小的辦公室被退卡市民擠滿,他們填寫的退卡原因大多是“使用不便、借不到車”。
  等待退卡審核的市民劉先生說,過去自行車多,也方便出行,紅火時甚至一車難求,這兩年車越來越少,想用用不上。
  一度被推廣的“武漢模式”
  許多武漢市民仍記得,5年前公共自行車啟動之初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  2009年4月,作為武漢市政府承諾為民服務的“十件實事”之一,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正式啟動。當年,武漢共建成816個便民自行車服務站點,投入21500輛自行車。
  公共自行車一推出,受到市民熱捧。每天自行車被“一搶而空”,市民免費騎著“小綠車”買菜、出行、逛公園,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武漢市民王先生還記得,為了辦張租借卡,他預約等了一個月。
  此後幾年,武漢市陸續追加投入,最高峰時建有1200多個站點,近10萬輛自行車,近100萬人辦理租車卡。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被視為“民心工程”,成為武漢市“兩型”社會綜改試驗的招牌,浙江、山西、安徽、湖南等地先後來漢學習,計劃在當地推廣。
  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採取“政府主導扶持,企業投資運營”的模式,由企業出資建設站亭配置車輛,政府免費出讓廣告資源作為投入。除上海龍騎天際公司負責青山區外,其他城區均由武漢鑫飛達集團(下稱“鑫飛達”)運營。可以說,鑫飛達幾乎壟斷了武漢市場。
  武漢公共自行車運行4年,媒體曾算過一筆賬,從免費批給鑫飛達戶外大屏、全部站點廣告牌,折算後投入共2.5億元,再加項目補貼累計約5000萬元,僅鑫飛達一家,武漢投入超過3億元。
  但5年來,這項民心工程卻“有點鬧心”。媒體多次報道站點長期無車可租,有人惡意“霸車”。但政府先後投入近3億元,卻在運營5年後,因種種原因,仍走到了“爛尾”的路口。
  今年4月,武漢公共自行車項目陷入窘境,現有的自行車租車點中,1/3無法還車、1/3無車可租,武漢市政府決定與鑫飛達提前中止合同。
  重啟計劃再生變數
  公共自行車停擺後,武漢市民一直呼籲早日重啟,方便大家出行。今年4月,武漢市政府宣佈,將運行不善的公共自行車交由武漢公交集團接手,併在今年底前重啟。
  但目前一直沒有動靜,長江商報記者電話聯繫武漢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,對方稱:“已退出公共自行車經營,籌備小組也已解散,現在項目和我們沒有關係了。”
  而在3個月前,武漢市交委透露,已將自行車道納入了武漢市新建道路總體規劃,新的公共自行車運行方案也已出爐。根據規劃,武漢市公交集團接手後,將對原有車輛提檔升級,採用更輕便結實的新車。自行車租借點位也有所調整。
  “新車押金500元以上,將分佈於地鐵站、小區門口,坐三個小伙子都不會垮。”武漢市交委曾表示,新車將按照國內較高規格的公共自行車類型採購,購買價格為500元至1000元,辦理借車證前需要繳納與車輛同價值的押金,一旦超過1.5小時,將收取一定費用。
  具體方案都已出台,緣何又無疾而終?武漢市公交集團內部人士透露,該集團為項目反覆制定方案,並核算投入、運營、維護等項目成本,但該計劃需政府投入大量經費,最終雙方在預算上出入太大,導致計劃夭折。
  不過武漢市並未放棄這一公益項目。長江商報記者瞭解到,目前公共自行車項目已經轉交給武漢市環投集團接手。武漢環投集團屬國有獨資公司,由武漢市國資委出資,武漢市城管局負責具體管理,承擔武漢市城管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、融資和建設、運營任務。
  長江商報記者輾轉聯繫該集團工作人員,均對此事避而不談。武漢市城管部門一人士則稱,目前尚沒有消息對外公佈。
  公益項目運營監管應強化
  一個被市民叫好的公益項目,為何停擺?此前的公開報道顯示,鑫飛達表示,公共自行車運營成本太高,公司自身處在虧損狀態,對現狀已無能為力。鑫飛達相關負責人說,由於管理維護成本高,廣告收益不理想,企業每年虧損近2000萬元,“現已無力繼續,面臨癱瘓,我們也沒辦法。”
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,鑫飛達在取得自行車項目後,心思就不在經營服務上,轉而投向房地產、廣告傳媒等領域,實際並沒有大幅虧損,反而利潤可觀。武漢市城管委也曾表示,政府投入廣告資源和各項補貼,足以確保項目正常運行。
  公益項目交給民營企業是否合適?長江商報記者瞭解到,目前全國公共自行車項目大致分為兩種模式,以杭州、太原等地為例,是“政府投入+國企運營”,而武漢則為“政府引導+民企運營”,雖前期財政投入壓力要小,但也對企業運營能力要求更高。
  武漢市政府參事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認為,免費公共自行車“武漢模式”在啟動初期就存在車輛少、站點設置不合理、企業執行力不足等問題。
  “運營過程中企業比較註重廣告效益,卻忽視了公共自行車的管理,而政府在監管上也存在缺陷,經過幾年時間的累積,造成現在這種局面並非偶然。”葉青建議,今後政府發展公益事業應轉變思路,多聽取群眾建議,綜合利用市場和政府的兩隻手,既不能讓運營方“賠本賺吆喝”,也不能讓其“過分自由”。
  同時,他還建議政府部門應合理設置站點和調配自行車數量,儘快讓這項惠民工程更好地運轉起來。
  漢口永清街一處公共自行車出租點,鎖車樁上落滿了灰塵,已然許久沒有使用過。本版圖片 本報記者 傅堅 攝  (原標題:武漢公共自行車重啟再生變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b80vbqp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